杨旭文的女朋友王秋紫我们经常听到某人说要为某某打call,我们都明白call是“电话”,但“打call”绝对不是“打电话”(make a phone call)哦。
一位歌手在演唱会上唱歌,唱到一半突然说了一句“来,大家跟我一起唱”,然后把话筒对着观众,另一只手放在耳边做倾听状 ,于是全场观众奋力高歌。这就属于“打call”的一种形式。
“打call”这个词来自日本(call在日语中的写法是:コール),起源于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
它原是一种由御宅族或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气动作,其中包括跳跃、拍掌、挥动手臂和有节奏地喊口号。
粉丝们用规律性的呼喊、跟着节奏挥舞荧光棒、点亮手机等方式,表达对台上偶像的肯定和支持,台上一起营造出热烈氛围。正是因为“打call”的存在,才使得演唱会充满魅力。
如今“打call”不仅仅适用于粉丝对偶像的“应援”活动,当你表达对某个人、某件事的赞同和支持时,就可以说“为xx打call”,如果想体现出程度,可以在“打call”前加上“疯狂”两个字。
热词归热词,但“打call”这样中英混编的方式,显然英美人是听不懂的,那如何正确用英语表达这个意思呢?
还是用老方法:先明确“打call”表达的含义——“为……举起荧光棒”或者“为……挥动荧光棒”。
上述句子中,如果你要表达“疯狂打call”,请在move前面加上一些表示程度的副词,比如“cheerily”(兴高采烈地)。 我们还可以把“为……打call”引申为“为……欢呼”,那么“to cheer for/on someone” 也是一个可行的表达。
另外,你一定学过一个词叫cheerleader——拉拉队队员,就是为场上队员“打call”的“专业人士”。
我们从cheerleader身上又可以引申出一个动词:cheerlead,表示“为…加油鼓劲”。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点: “打call”这种中英混搭的句式是网络流行语(buzz words)的常见形式。这些说法在社交上用用可以,但你要明白它们可不是常规的英语,切不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