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非营利组织生态学中心(TheEcologyCenter)发布“2012年消费者导购指南”报告,对11种汽车内饰部分做了测试,包括方向盘、仪表板、脚垫、仪表盘、扶手、座位以及各种软硬装饰。并根据汽车内部控制质量对204款车进行了排名。
该研究机构表示,人们在汽车内所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比在家或者办公室等其他室内接触的多很多,尤其是新车。长期在这些化学物质中的驾乘人,可通过呼吸和接触灰尘会引起很多的健康问题,其中包括过敏、肝中毒、先天的缺陷和癌症。
原厂塑料保护膜要撕掉,塑料保护膜会导致有害气体在车内发酵,买车后要及时撕掉塑料保护膜;不用地胶,或者选择环保地胶;劣质的贴膜会散发有害物质,选择环保认证的贴膜;经常通风透气,晾晒,安全停放时开窗通风;车内饰品能少则少,不使用方向盘套、靠枕、坐椅套。推背图 详解这些材料本身可能就是有毒物品。
业内人士分析,行业分工的细化,车企与汽车配件商在价格和利润上的博弈,是导致当前汽车污染的原因之一。从汽车生产原材料标准上把关,也许是减少“汽车有毒”的突破口。研究制定汽车制造的原材料标准,也许是减少和消除车企使用有毒材料的有效方法。
随着人们对于汽车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两者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于如何消费者在使用车型过程中的健康安全,成为了广大车主最关心的问题,能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严格把关,控制汽车室内,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