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智动力公告称两位重要股东以集中竞价方式和大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2%的公司股份的计划现已实施过半。而就在此公告的一天前,智动力刚宣布因为两位持有公司性股票的员工离职,并触发公司对其进行股份回购,回购价格为7.1625元/股,回购总金额为230.63万元。今年7月,公司公告原财务总监和非职工代表监事二人也已递了辞呈。
核心员工离职、重要股东大规模减持给公司的股价刷上了一层层绿色,为了稳住投资者信心,公司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曾表示“两名拟减持股东是当时风投进来的,所以限售股解禁后减持。”但这样的解释似乎并没能托住公司的股价。下图为智动力上市后的股票月K走势图。
智动力股价从7月12日达到历史最高位29.15元后开始一泻千里,截至12月10日,收盘价10.83元,历经4个多月,智动力的股价就已经跌去了近63%,总市值只剩22.4亿,减少了37.9亿。
业绩不佳或许是智动力股东减持和股价下滑的主因。智动力自去年7月登录创业板后业绩就开始走下坡。2017年公司营收、净利双降,营业收入5.68亿元,同比下降14.17%;净利润4201.61万元,同比下降28.67%。
今年前三季度,智动力收入增长7.37%,但净利润却同比大跌60.15%,为959.53万元,增收不增利。
公司解释业绩下滑有三大原因:一是受市场因素及成本费用增加的影响,公司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二是公司实施性股票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增加;三是2018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约为514万元,主要为补助收益。
财联社翻阅公司财报发现,智动力的财务费用越滚越高,2018前三季度的数值已超过2017全年所支付的财务费用,这主要系汇兑损益占到财务费用的三分之一所影响。高额的汇兑损益显示出公司存在较高的外汇风险,而事实上,智动力海外业务的发展导致公司持有大量的外汇资产。在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波动加大的大下,公司来自外汇结算的风险劲升。智动力也已意识到此问题,今年发布公告称将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规避外汇风险。
但结合三季度公司账面现金流1.98亿、短贷2.26亿、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57.69万元、投资活动净额流出2.45亿元、大幅增加的应收账款等各项数据来看,公司的资金流可能承压。下图为智动力近期财报的部分数据一览表。
公司实控人妻子、公司第二大股东陈奕纯从去年9月至今已累计质押了其持有的99.98%的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19.79%。公告称质押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而公司11月2日发布的向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吴加维借款1个亿的公告也侧面了公司已陷入了现金流告急的局面。
深圳市智动力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26日,于去年8月4日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产品公司产品主要运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品牌包括三星、华为、联想、OPPO等知名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品牌。
财联社在智动力官网上发现,公司第一栏展示的产品为手机防护、保洁类功能性器件,也就是俗称的手机保护膜、手机防爆膜。除此之外,产品栏后几列还展示了手机零部件、包装盒、粘胶等等。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2018年二季度,公司卖与手机相关的各种“膜和功能性零部件”的收入占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98.57%、97.71%和97.75%,占比相当高。而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93.00%和72.6%,客户集中度较高。
2017年公司第一大客户三星的直接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5.39%,而公司五大客户中蓝思科技、欧菲光等组件生产商的终端客户也是韩国三星电子,可以说是三星撑起了智动力营收的半边天。
招股书还显示,2014-2016年,智动力对三星的销售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45%、44.97%和70.51%。随着公司客户三星、东莞捷荣等相继在越南设立生产,也导致智动力在越南设立生产。除此之外,深圳智动力还通过智动力投资设立了韩国智动力用于研发新产品及采购原材料。这一系列的操作都让猜想是否这些动作都与公司第一大客户三星有关。目前,公司拥有智和轩、惠州智动力、智动力、东莞智动力、韩国智动力、第一精密科技、智动力投资和越南智动力8家子公司。
公司曾坦言,若手机市场增速放缓或萎缩,且新客户的开拓未达预期,三星等主要客户的市场份额下降、或主要客户减少甚至取消与公司的合作,公司可能面临产品及客户集中度较高、单一客户依赖引致的经营业绩增速放缓或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近些年,三星在中国发展不顺。根据数据调研机构IDC的最新报告显示,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如今仅剩下1%,对比起2013年左右曾经达到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来说,可谓悲惨。
公司对主要客户有严重依赖,加上手机膜技术含量低将导致智动力在产品销售环节议价空间受限,光上市公司中有手机保护膜概念的公司还有康得新、常州韩保等共11家,市场竞争压力不小。
智动力在认清“靠膜吃饭”可能会越来越“饿”的同时,也有要转型发展的想法和动作。公司上市时披露,筹措资金主要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生产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共两个项目,招股书表示这两个项目是为了扩张现有的生产线而进行采买设备、厂房土建工程、装修办公室等用途。而后又因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以及消费电子行业近年的发展状况变更了资金用途。2018年,公司新增建立了“手机盖板建设项目”和“消费电子产功能性器件生产建设项目”两个项目,并对原募集的资金重新规划,并按不同的比例投入了这4个项目当中。下图是为在建设项目的募资分配情况。
据公司今年8月1日发布的手机盖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称,此项目量产后将为带来公司5.4亿元的年收入,但前提条件是,项目必须在资金完全到位后的第四年才能实现。
由于手机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手机相关产业链同样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要求各大厂商得手机内外部产品响应速度要快速跟上节奏。如今,生产手机盖板的公司如胜利精密,已经获得了OPPO的手机数十亿的手机盖板大额订单、凯盛科技也早在去年就已经布局建设手机盖板生产线,现已进入了项目二期工程。反观智动力,目前手机盖板项目资金还缺一半以上,现有的生产线升级项目也只投入不到三分之一的资金,就算在2019年把资金补足到位了,理想情况下最快也要在2023年才能开始盈利。如果情况不理想的话,市场上又有了更优质的替代品,5年后智动力也许还面临产品销萎缩的问题。
据IDC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552亿部,同比下降6%。其中,三星凭借20.3%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位;虽然三星仍旧位居第一,但2018年第三季度出货量为7220万部,同比下滑13.4%。
分析认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智能手机的保有量较高,一方面是由于智能机新功能有限,用户缺乏换机动力。而手机出货量必会影响下游手机内外功能性部件的产销。
智动力所处的行业是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梦见家里着火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及其组件产品,其上业为泡棉、胶带、绝缘纸、保护膜、塑、导电布、金属箔等材料生产企业,下业为手机、电脑、影音设备及其他数码类等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的生产企业。
随着下游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电子品牌商纷纷通过降低采购价格等方式加强成本控制,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也加剧了相似产品毛利率下降的压力。
可以预见的是,智动力作为一家严重依赖三星订单而生又定位中低端手机功能性部件供应商,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收缩的大背景下,如果无法及时推出新产品或者降低生产成本,未来的盈利空间可能会一缩再缩,同时对公司业绩带来负面效应。
“云掌财经”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均为自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